APP了解到,4月28日,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600196)(600196.SH;02196)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
2023年第一季度,复星医药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丰富产品管线,强化全球化布局,实现营业收入108.71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4.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73亿元,同比增加2.06%。
(相关资料图)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创新产品/适应症获批上市
复星医药以患者为中心、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方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提升FIC(First-in-class,即同类首创)与BIC(Best-in-class,即同类最佳)新药的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2023年第一季度,得益于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以及捷倍安(阿兹夫定片)等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增长,复星医药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复星医药聚焦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免疫、中枢神经、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多款创新产品及适应症于2023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其中,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新增获批上市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适应症,标志着汉斯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单抗药品,其于欧盟的上市许可申请(MAA)也已获受理。
复星医药与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独家商业化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凯普拉生片(商品名:倍稳)获批于中国境内上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DU)和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
加速开发多款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创新产品
报告期内,复星医药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多款产品陆续进入关键临床及审批阶段,其中,自主研发的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同步放疗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治疗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完成美国首例患者给药。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美国上市许可申请(BLA)获美国FDA受理,有望成为首个在中国、欧盟、美国获批的国产生物类似药,进一步覆盖欧美主流生物药市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多价结合体)中国境内III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4月完成入组;FCN-159用于治疗组织细胞肿瘤于2023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此外,复星医药许可引进的创新药FS-1502(注射用重组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单甲基奥瑞他汀F偶联剂)用于治疗HER2阳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已于报告期内于中国境内启动III期临床研究;HLX208(即BRAF V600E抑制剂)用于治疗BRAF V600E突变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和Erdheim-Chester病(ECD)于2023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创新型肉毒素产品RT002(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杆菌毒素)用于暂时性改善成人因皱眉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皱眉纹于中国境内的上市注册申请于2023年4月获受理。
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提升全球运营能力
复星医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2023年第一季度,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PhotonMed International Limited签订协议,拟通过资产并购控股“飞顿”品牌和渠道,实现能量源医美设备业务的中国市场直销布局,并加强用户端品牌知名度。
2023年4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 Limited完成对欧洲CDMO公司Cenexi(即Phixen,sociétépar actions simplifiée)的收购,战略布局欧洲市场CDMO业务,构建欧洲本土化制造能力。
此外,复星医药依托于全球领先的双向许可能力,积极优化商业化布局,扩大优势产品在核心区域市场的覆盖,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Boston Oncology,LLC订立许可及供货协议,就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亚非16个新兴市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授予Boston Oncology,LLC,以进一步提升该产品在亚非市场的可及性。
展望未来,复星医药将坚持践行“4IN”(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战略,秉承“创新转型、整合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信念,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丰富产品管线,强化全球化布局,提升运营效率,推动更多FIC(First-in-class,即同类首创)与BIC(Best-in-class,即同类最佳)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