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我读《物种起源》五变种

时间:2023-05-27 12:00:36   来源:我于我的我



【资料图】

我读《物种起源》五

1920年代 摩尔根《基因论》的问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杂交引起基因重组进而引起变异。

“连锁遗传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的补充和发展。

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

“哈迪-温伯格定理”创立了群体遗传学的理论

基因突变(进化的原料)—自然选择(适应性变异)—隔离(地理、生殖隔离)—新物种

相关资料:

《论世界的统一性》鲍威尔1855《遗传学与物种起源》杜布赞斯基1937

《进化:现代的综合》赫胥黎1942 《创造与遗迹》无名


日本木村资生:“中性学说”(中性突变漂变假说)否定自然选择在分子水平进化上的作用,

但在个体以上水平的进化中,自然选择仍然起决定作用。

同源框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形基因。

“创造力连续作用或生物按既定法则而形成的原理。”——欧文1858

“一种无法描述的神秘力量,对一些人来说是命运,而对另一些人则是上帝的意志,这种力量对世界上的生物不断起作用。”——植物学家 劳丁 1853

物生其类 返祖现象—获得性状

各种性状的遗传是通例,而不遗传才是例外。

纯系繁殖 多源假说 种间杂交

大自然使生物连续的变异,而人类则按适合人类需要的方向不断积累这些变异。

人创造了对自己有用的品种。

无意识选择——有计划选育

只有在有利于繁殖的地方,才能培育大群动植物个体。

个体间的差异可以遗传,就为自然选择作用和它的积累提供了材料。

待续~~~~~~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