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局内做大事,一个在局外做圣人,所以前者自然是生前建功而后者自然是身后留名。
01.张居正的局
(相关资料图)
张居正的局,与奸相严嵩的局,都一样。因为他们不仅所处的情境一样,而且面对的问题也一样。
大明就是缺钱,而且一直缺钱,所以问题就是你怎么才能让国库有钱。皇帝要钱花、国家也要钱花,所以问题就是你怎么才能在皇帝和国家之间左右逢源。而要解决问题,你必须躬身入局。要做事、先入局,入得了局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入不了局连机会也没有。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是局呢?
简单说,这个局就是大明官场。所谓局,是由各方势力合力形成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均衡点。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囚徒困境,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路径依赖,但无论是严嵩还是张居正,他们谁也改变不了,而只能适应。
张居正要做事,要么做封疆大吏、致平一方;要么位居宰辅、致平天下。但是,无论如何,张居正都得先进入大明官场这个局。那怎么才能进来?首先是科举,而且取进士还得往前排,排位太过靠后都没机会。其次是投靠,而且还得投靠到胜利者的一方,站错队就必须死。最后是立旗,要做事你就要拉出一支自己的队伍,因为兰博永远打不过军队。张居正走的就是这条路,不仅成功入局,而且登顶最高峰,拉出了自己的一支队伍、做成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02.海瑞未入局
张居正贪污吗?
据《万历十五年》记述,从张居正家中追缴的财物超过十万两,另有三十万两寄存在各处,而搬进公门的抄没财物达一百一十扛。张居正去世后,就有人抨击:
开门受赂自执政始,而岁岁申馈遗之禁何为哉?
所以,张居正一定是贪污了。同时,张居正不仅贪污而且还打击异己,所谓宁用循吏不用清流,就是他的一贯风格。因此,在张居正执政期间,海瑞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因为海瑞是清流,而张居正则要用循吏。这有什么区别吗?能干事、敢干事的是循吏,耍嘴炮、玩高尚的是清流。但是,真心没必要围绕这两个概念拼命费琢磨。简单说就是:张居正在局中,就必须用局里的自己人,他要结党;而海瑞连局都没入,他谁的人也不是,海瑞不党。张居正要搞改革,就得用一众循吏;张居正要搞强兵,就得用戚继光;张居正要权行无阻,就得交接宦官。他要做事,就得在局中“同流合污”。你没必要指责他的道德瑕疵,因为身处大明官场这个局中,他想这么做也得这么做、不想这么做也得这么做。只有这么做,才是躬身入局;而只有躬身入局了,才能有所作为。
海瑞呢?之所以举世皆浊而他独清,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入局;之所以骂遍皇帝朝堂,是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之所以质疑一切牛鬼蛇神,是因为他跟谁都没有利益纠葛。
海瑞最高就做到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正四品。他这个都察院的清流,连个布政使都不是,主要工作就是给官员挑毛病。虽然皇帝很支持他,但皇帝支持他也没用,还是在屡遭弹劾后引退去职。什么意思?始终没入局的海瑞,就是被赶出了权力游戏。你不适合这里,那就哪凉快去哪。海瑞确实是个道德英雄,但是他生前做了什么事情呢?大明的官场腐败,因为海瑞而荡平了吗?大明的财政问题,因为海瑞而解决了吗?大明的边防危机,因为海瑞而化解了吗?其实,海瑞除了几篇道德文章,他啥也没做成。原因就是:这个始终没入局的人,不可能有做事的机会。
03.到底哪个更高尚
后之视前,我们总要以道德为依据来评点古人。但真实世界却往往都是冷酷计算,所以符合道德的,未必符合真实世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连孔圣人都对颜回这个徒弟赞颂有加,因为我们都偏爱道德英雄。但是,道德英雄之所以道德,是因为理想高于现实。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因此,以理想之丰满应付不了现实之骨感。
子路为人强硬,所以不是有礼君子。但正因为子路为人强硬,孔子才少了很多冷嘲热讽。在真实世界里,谁对孔子更有用?同理,张居正所谓的那些循吏,当然没有清流更道德,但这些人能干事。变法可以干,强兵可以干,结党也可以干,所以身在局中最高峰的张居正才能解决一些问题。
而清流呢?清流全成了张居正的反对者,即便是海瑞这种不入局的,也不会对张居正有半点儿用处。
张居正面对的是真实世界,而海瑞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到底哪个更高尚呢?
还是道德英雄更高尚,因为我们向往真善美。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苛责古人,甚至可以敬佩一下那些局中的人。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面对一个烂透了的局面,仍旧忍着嘲讽而躬身入局;面对一个糟透了的朝堂,仍旧小心翼翼地仔细收拾;面对一个将倾了的大厦,仍旧吭吭哧哧地举步维艰。这样的人,虽然不够光鲜,但真心不容易。
我有我的痛、我有我的梦,装疯卖傻的时候,你不要笑我,也许有一天,你我在相逢,睁开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郑智化的这首老歌,可能就是局中张居正最想唱给局外海瑞的一曲言志。